积极语言“语商模型”建构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积极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这个模型的建构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积极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其应用水平,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
为了凝练心理教育战略思维,培养心理教育战略眼光,强化心理教育战略研究,搭建起心理教育科学研究平台,引领心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结合五年发展规划,立项如下重大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积极语言“语商模型”建构对心理教育发展机制的战略研究
负责人:陈虹
课题编号:【2020】02号
点击查看课题立项通知:积极语言“语商模型”建构对心理教育发展机制的战略研究
申报者可根据研究方向,参考下面的专项课题名称(示例),自行拟定本单位(本人)计划承担的专项研究课题名称或专题研究课题名称(可不局限于示例的课题名称)。本课题包含四个类别、65个研究方向,如下表所示:
类别 | 研究方向 |
1理论研究 | 1-1心理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包括发展理念、目标原则、技术技能、方式方法、途径手段等 |
1-2心理教育的普遍原理研究,包括定义特征、内涵外延、初心使命、现状特点、作用机制、发展趋势等 | |
作用
| 1-3积极语言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影响作用 |
1-4积极语言HAPPY模式对学生积极品质培养及核心素养形成的作用机制 | |
规律
| 1-5“尊重学生”的理念、方法、途径、言语、行为、情感与学生内心体验和言行反馈的研究 |
1-6“关注学生”的理念、方法、途径、言语、行为、情感与学生内心体验和言行反馈的研究 | |
1-7“理解学生”的理念、方法、途径、言语、行为、情感与学生内心体验和言行反馈的研究 | |
1-8“信任学生”的理念、方法、途径、言语、行为、情感与学生内心体验和言行反馈的研究 | |
关系 | 1-9教师语言层次对学生自尊的影响作用 |
结构 | 1-10积极语言“语商模型”研究——语商能力理论建构 |
从现象研究,推测、演绎性质 | 1-11师爱的施受关系与师德、师能、师行、师言的相关研究 |
1-12生爱的施受关系与教师微语言表达、微感动体验、微幸福提升研究 | |
1-13子爱的施受关系与家长教养方式、家庭成长环境研究 | |
关系 | 1-14积极语言文化及积极传媒趋势对家、校、社文明和谐发展的作用机制 |
1-15孩子抑郁、自残、自杀、离家出走的低龄化与生活语境的关系研究 | |
2应用研究 | 2-16心理教育特色经验、创新做法研究 |
2-17心理教育研究基地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发展研究 | |
教育 | 2-18教师问话、听话、答话、说话的不同语量、语调、语音、语型、语风、语速、语性(语言性质)、语情(语言情感)、语动(语言动作),与教育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
2-19不同语言风格及语言类型对学生素养形成、能力提高及习惯养成的影响作用 | |
2-20对学生的期待方向(信念)与引导学生向着期待的行为方向发展的关系研究 | |
2-21哪些语言体现出宽容,教育中的“宽容”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人格健全发展的影响作用 | |
2-22臆误情境有哪些,如何避免臆误孩子,臆误孩子时自问或问询哪些问题是有效的 | |
2-23引导、督促、教育、批评、惩戒,分别说什么话是有效的、对方能接受的 | |
2-24积极期待“三句话”及“方原作过表态新”技巧的个案应用研究 | |
2-27语言关键点与学生行为的方向、目标、强度、坚持性和信念的关系研究 | |
2-28如何应用积极语言对“-5走向0”的孩子给予更为积极的关注,怎么说,说什么,什么时候说,什么场合说 | |
2-29在ABCDE解释风格中运用积极语言对负面情绪和想法进行干预,增加行动力的研究 | |
教学 | 2-30积极语言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转化为教学趣点的趣学案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机制研究 |
2-31课堂教学最佳效果的语言积极率区间研究 | |
2-32积极语言既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感,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个案研究 | |
2-33孩子作业慢、错、拖、乱、不会做、不想做、错了改改了又错、做完自己检查、做完不检查、做完被检查、做完被加码、提前做完但有错、提前做完做对但乱、提前做完或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且对、一口气不休息做2-3门课的作业但有错,家长或老师言语、行为及情绪有哪些常见反馈,有效反馈是什么 | |
2-34学科教学设计中积极语言的运用 | |
师生关系 | 2-35师生对话率(双方对话时的语词比率)及对话方向(正向、负向、无向)对师生认知、情感、人际关系的影响 |
2-36教师应用积极语言如何与一而再再而三犯错、有“误”的学生有效沟通 | |
2-37学生的五级错“误”表现(严重错、一般性错、较小错误、失误、臆误)发生过程与教师语言、情绪、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 | |
学校管理 | 2-38管理干部朝着教育家方向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的积极语言水平及能力研究 |
2-39学校积极语言文化对培养优质学生、提高学校社会认可度的积极影响作用研究(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 |
家庭教育 | 2-40教师语言如何促进家校关系及密切师生关系的研究 |
2-41“家长会”或“会家长”说什么、怎么说有利于达成家校协同教育目标 | |
2-42“熊孩子”的形成过程与哪些语境有关 | |
2-43家庭以“爱的名义”的哪些语境,易导致孩子无力、无法、无助、无望、失能、失志、仇恨、变态 | |
2-44学生成绩被通报到家长群,家长对孩子语言表达时的规律、特征及影响,其中哪些是有效的 | |
2-45幸福家庭积极语言文化传承的个案研究 | |
2-46 假期前一周(两周)到开学第一周(二周),家庭成员消极语言特征及危害 | |
2-47离婚、重婚、分居、情人偶住、无证同居、三代合住、原生态二胎或三胎家庭、父母重组后的二胎或三胎家庭等婚姻状况中,孩子健康积极、乐学会学、生活热情、坚强成长的案例研究 | |
2-48完整婚姻中,孩子心理不健康、生活不快乐、不能独立自主、行为习惯失范、偏离适龄孩子发展水平、严重焦虑或有抑郁倾向的案例研究 | |
神经科学 | 2-49积极语言会产生什么信息素,导致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心理或生理机制的改变 |
2-50积极语言如何恰当利用或延长语言学习的临界期 | |
其他 | 2-51幽默语言、幽默行为的跨文化比较与应用研究 |
2-52“有效赞美”的结构模型研究 | |
2-53让他人从do not want to“不想做”到want to“想做”、have to“不得不”到used to“习惯于”的个案研究。即在此过程中,说什么,说多少次,每次说话的时长,怎么说,说多少天,语言积极率变化的轨迹线,哪些话可重复,预计能延续多长时间,什么情境、语境下会回复到“do not want to”或“have to”状态(需确定效标与效度,并度量有效性:无效、微效、有效、很有效、失效、平效) | |
2-54多长时间内,多重行为最多能有几个,可以形成、转变、或修正;在什么时间节点内,多重任务数的区间是什么,任务达标度的水平是怎样的 | |
2-55期望引导孩子形成某行为时,在行为的那个程度、第几次让孩子做此行为时讲道理为宜,讲几句道理为宜,讲多少次道理为宜,讲哪类道理为宜,一次讲时重复几遍为宜(个案中需要描述孩子的语言、肢体、表情、行为的反馈) | |
3培养培训 | 3-56心理教育专业队伍培养、培训及认证研究 |
3-57积极语言塑造师的培训课程及认证研究 | |
3-58教师语言及行为的习惯结构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及积极品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 |
3-59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序列化优势对教师积极语言意识和积极语言能力的关联性研究 | |
3-60积极语言、焦点解决、后现代、教练技术等技术的对比研究及融合培训模式研究 | |
4成果转化 | 4-61教师积极语言成果转化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联性影响 |
4-62教育言行计算机化模型研究 | |
4-63课堂教学积极语言自适应科学化对策研究 | |
4-64积极语言信息化教学对提升教学效能的关联性研究 | |
4-65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并指导心理教育实践的研究 |